型式 |
日期 |
地點 |
一、粤曲晚會 |
1976年11月5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小提琴、二胡), 劉永全(大胡), 張寶慈(中胡), 余伯治(簫、笛), 黄一鳴(阮), 吳家輝(揚琴), 葉樹坤(板), 馮國平(板), 尚有其他粤樂名家未具名盡錄。
演唱曲目:
幾回腸斷幾回歌、庵堂認母、山伯臨終、樓台會(憑欄) 、王寶釧、千里尋郎郎影渺、 重開並蒂花之焙衣情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關陳鳳清女士(嘉賓) 、董沛然先生(嘉賓)
場刊
|
二、粤曲晚會 |
1977年2月3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風雲業餘音樂社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夜鶯怨、雲雨巫山枉斷腸、夜憶王嬙、王大儒與陳彩鳳、郎在水之湄、越國驪歌、 黄金種出薄情花、祇為恩情誤此生、鳳閣恩仇未了情、餓馬搖鈴(粤樂合奏)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陳蕾士先生(嘉賓)
 場刊
|
三、電台訪問 |
1977年5、6月間 |
香港商業電台 |
接受著名電台節目主持人莫佩雯小姐的訪問,
節目中的一小節是王老師以古箏和大師兄劉永全以椰胡伴奏女聲合唱小曲【採桑曲】及梆王。
 (相片說明: 右三是莫佩雯,右七是王老師,左一是劉永全)
|
四、粤曲精華 |
1977年8月21日 |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
在七十年代後期,粤曲演唱會尚未流行。
《粤曲精華》是一個粤曲演唱會,當晚的節目由市政局主辦,王老師統籌。
音樂拍和、演唱曲目及演出者等等資料詳見於附錄的場刊。
當日的大會司儀黃霑先生,還甚有興趣要知道粤曲組同學喜歡唱粤曲的原因
 場刊
|
五、粤曲晚會 |
1977年10月7日 |
崇基禮拜堂 |
中大粤曲組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聯光音樂社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花園遊、還琴記、夜祭芙蓉神、重逢恨、虎將平西、鐵馬銀婚、李後主之去國歸降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
 (相片說明: 左方拉着小提琴的是王老師,粤曲組同學在崇基禮拜堂內演出)
場刊
|
六、露天粤曲欣賞會 |
1978年中大開放日 |
中大圖書館前 |
1978年秋,中大粤曲組在大學開放日應邀表演。當日節目分兩場進行,以中大圖書館門前的寬闊台階為表演台,作露天演唱,很有新鮮感!
 (相片說明:左方拉梵鈴的是王老師,打揚琴的是陳文傑先生,右方穿紅衣打鼓的是鄧坤先生。)
|
七、粤曲晚會 |
1978年11月3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其他拍和者資料不詳
演唱曲目:
王寶釧、章台柳之賣箭、樓台會(良朋) 、帝苑題紅記、玉梨魂、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
場刊
|
八、粤曲晚會 |
1979年 |
崇基禮拜堂 |
【資料尚待搜集】
|
九、社團粤曲 |
1979年6月24日 |
香港電台第五台 |
音樂拍和:
王粤生、張寶慈、劉永全、鄺一笑、鄭詠常、陳文傑、曾萬、陳偉權、陳崧、顏光、 陳保羅、羅持光、余茂、黃其浩,陳波
演唱曲目:
碧雲天、王寶釧、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無情寶劍有情天(下卷)、柳毅傳書之遞柬、 李後主之去國歸降、琵琶記之思家
|
十、粤曲晚會 |
1980年 |
崇基禮拜堂 |
【資料尚待搜集】
|
十一、粤曲晚會 |
1981年2月20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其他拍和者資料不詳
演唱曲目:
幻覺離恨天、雙仙拜月亭、王大儒與陳彩鳳、李後主之去國歸降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
|
十二、粤曲晚會 |
1982年 |
崇基禮拜堂 |
中大粤曲組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香港曲藝協會會員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鳳閣恩仇未了情、槐蔭別、梅花葬二喬、張巡殺妾饗三軍、紫鳳樓、桃花夫人、 帝女花之庵遇及相認、倩女回生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
|
十三、社團粤曲 |
1982年5月 |
香港電台第五台 |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其他資料不詳
演唱曲目:
蘇小小之憶郎(麥樣合撰曲)、朱弁回朝之招魂、身似燭影搖紅、蘇武牧羊、煑酒論英雄(伍玉清撰曲)、龍女妻(盧樸翠撰曲)
|
十四、粤曲晚會 |
1983年1月28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劉永全、張寶慈、陳崧、陳藥風、韓洪、雷桂開、葉蘇、温輝雄、方復昌、余茂、陳偉權、黃輝、鄺一笑
演唱曲目:
越國驪歌、撲火春娥、紫鳳樓、牆頭馬上之懺情、倩女回生、王寶釧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
場刊
|
十五、粤韻精英 |
1983年5月22日 |
香港電台 |
【此次演唱的曲目,主要是粤曲組同學在王老師指導下撰寫的,包括:黛玉離魂(麥樣合撰曲)、碧波潭畔結情緣(林麗芳撰曲)、煑酒論英雄(伍玉清撰曲)、竇娥怨之刑場訴情(伍玉清撰曲),其中黛玉離魂更成為了粤曲界很受歡迎的一首雙子喉曲。】
音樂拍和:
王粤生、劉永全、梁潤秋、陸仕平、陳偉權、葉樹坤、黃漢強、曾健文、
演唱曲目:
黛玉離魂、朱弁回朝之招魂、碧波潭畔結情緣、煑酒論英雄、竇娥怨之刑場訴情
|
十六、粤曲晚會 |
1984年1月27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仙樂音樂曲藝社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一代天嬌、樓台會、萬世流芳、沈三白與芸娘、章台柳、黛玉離魂、祇為恩情誤此生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嘉賓
 (相片說明: 左方拉鈴梵的是王老師,領導着仙樂曲藝社的樂師拍和。)
場刊
|
十七、粤曲晚會 |
1985年3月15日 |
崇基禮拜堂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碧天音樂社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桃花夫人、越國驪歌、陌路蕭郎、林冲之柳亭餞別、撲火春娥、碧血寫春秋之驚變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嘉賓
 場刊
|
十八、茶座式粤曲晚會 |
1987年10月16日 |
邵逸夫堂大堂 |
【1987年邵逸夫堂剛落成不久,特別嘗試以茶座形式舉行粤曲晚會。】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五藝會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碧天樂苑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祇為恩情誤此生、梅花仙、黛玉離魂、碧血灑經堂、碧波潭畔結情緣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嘉賓
 茶座式晚會,頭架是王粤生老師
王粤生(梵鈴) 、張汝珠(洋琴) 、靳永棠(簫)
場刊
|
十九、茶座式粤曲晚會 |
1988年3月4日 |
邵逸夫堂大堂 |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五藝會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碧天樂苑義務拍和
演唱曲目:
碧雲天、寶蓮燈之巧合仙緣、魂斷漢宮花、鐵馬銀婚(上卷)、 岳母訓兒之刺背 、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嘉賓
場刊
|
二十、茶座式粤曲晚會 |
1988年10月28日 |
邵逸夫堂大堂 |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五藝會主辦
音樂拍和:
王粤生老師領導,其他拍和者資料不詳
演唱曲目:
林冲之柳亭餞別、趙五娘、三看御妹、獅吼記、 黛玉離魂、王寶釧之採桑曲
演出者: 粤曲組同學及嘉賓
 場刊
|